看見前任的同事Joy和Daniel寫了好些對比香港和英國社區組織的報告,包括倫敦公民背景及組織方法的Orientation report及一些對倫敦公民與香港社區組織的手法及技巧分析。我嘗試由地區入手,看組織者如何介入社區與居民建立關係,理解社區的需要,進而開展不同的討論及投入運動。
由關係帶動的社區組織
倫敦公民強調由關係帶動社區組織工作,組織者與會員及有潛質成為會員的機構建立及保持關係是首要工作。透過組織者不斷地與團體成員的互動(一對一的會面,one to one meeting),掌握團體的運作及人脈關係,從中得到資料去作: 1) 了解團體發展歷史 ,發展高峰期與現時的比較及了解其中成因;2)團體的權力分析(Power Analysis),找到頭號領袖(Primary Leader),一些團體的主要領袖如教會牧師,學校校長,團體負責人等,或在團體內最為人熟悉,得到大多人支持信任,及對團體有看法的人,她/他們最少有25個追隨者;第二領袖(Secondary Leader),也最少要有10至15位追隨者。3)找到這兩種領袖後,便可以成立與組織者一起帶動更新的理想領袖團隊(Dream Team)。當理想領袖團隊出現後,會就團體成員對自身或社區的關注(包括自身的利益,self interest)討論,帶出一些基本訴求,再由團隊帶動討論及投票以選擇回應的優次,進而帶動團體的更新。
除了個別團體的關注及更新,會員團體與地區其他組織的結連也是廣闊型組織(Board-based organization)所要作的重點工作。這可以透過1)參與由組織者與貨袖召開區會(Borough Meeting),地區領袖策略性會議;2)每年不同月份舉行的2天及5天的領袖培訓營;3)籌辦地區的年度集會;4)參與不同的運動等帶動會員機構與其他地區組織互動,一起關注地區內的各種民生問題。由於在組織過程中不斷強調建立和鞏固現有的關係,所以不論所關注的議題完結與否,團體本身和團體之間的關係都會不斷帶動新的議題,而團體因為要與其他社區團體結連,也不能只停留在自身的利益關注,而是與其他團體結連,尋求共識,向更大的目標進發。
圖一:華工會過千華人參與讓陌生人成為公民的遊行
圖二:馬來亞人爭取居留權的『無國籍公民』運動
華人社區組織團隊
過去倫敦公民因為語言限制,難以進入華人社群。Joy跟Helen發展華人社區經織後,帶起了多個運動,像華工會的出現及過千華人參與讓陌生人成為公民的遊行,唐人街為爭取華人廚師居留權的停工一小時運動,還有馬來亞人爭取居留權的『無國籍公民』運動後, 還有Daniel發起的華埠綠洲,和關注博彩業的行動(這大部份都能在浩然之前的報告中找到),倫敦越來越多的華人都認識到倫敦公民,這對我們繼續開展華人組織工作帶多很多方便。
圖三:關注博彩業的行動
圖四:華工會開月會情況
華人團隊過去兩年帶了7個組織加入倫敦公民,包括了由Joy成立的英國華工權益會(華工會,Chinese Migrant network,CMN), 福音戒賭中心(The Christan for gambing rehabilitation) ,真心劇場(True Heart Theatre),華人參政計劃(BC Project - Integration of British Chinese into Politics), 聖馬田教會的中文堂(St. Martin in the fields),和華人資料及諮詢中心(The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Centre,CIAC)(今年因財政問題未有續會)。這些會員大部份都集中在西敏寺區(Borough of Westminster,有前線服務提供機構,也有不同類型政策倡議團體。現行最活躍的是福音戒賭中心,華人參政計劃和華人資料及諮詢中心等,他們組成了賭博注關組,正在跟進政府大量開放賭場牌照的情況。其中,華人參政計劃和華人資料及諮詢中心,都是華人團體中的資深的機構,因為支持倫敦公民的理念和工作,才加入成為會員,亦帶動其他華人團體參與公民社會。
西倫敦地區工作
倫敦由33個區(Borough)組成,西倫敦則有8個區,包括了有西敏(Westminster), 哈默史密(hammersmith)及伊林(Ealing)等區,是倫敦西部中西部重要的城市。尤其是西敏寺,位於倫敦中心地帶,像香港的中環,集中了重要的政府機關,也是華人的集中地,唐人街便在這一區,現有的大部份的華人會員都來自這一區。到步後,我被安排加入西倫敦社區工作,跟進其中三個會員,華工會,聖馬田中文堂和真心劇場。同時發掘對倫敦公民工作有興趣,有可能加入的社區組織,如教會,學校等。未來幾個月的報告,將會詳細介紹西倫敦地區的工作。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