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台灣:最新公告

Welcome to the 2010 Guerilla Girls Blog! We are the Guerilla Girls! We are 13 Hao Ran Foundation volunteers (all females!) and we will soon get to deploy our w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 work with var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as a way to reinforce social justice and solidarity. We wish to open communication and share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because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Read More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卡薩布蘭加古蹟日Journées du patrimoine (I)


2011/01 劉香函

到底應該要從什麼角度來談組織工作?從哪裡開始說起?不斷刪刪寫寫,一個主題尚未結束,又想起另一個可以紀錄的事情,報告就在這樣斷簡殘編的書寫過程中難產了。

古蹟日Journées du patrimoine
  近兩個月的的摸索後,在組織的第一個任務是參與古蹟日的策劃。

  1983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4月18日訂為世界古蹟日Journée internationale des monuments et des sites。

  古蹟日在歐洲已行之有年,第一次古蹟日是1984年在當時法國的文化部長杰克朗Jack Lang的領導下舉辦* ,有鑑於法國的成功經驗,次年許多歐洲國家開始紛紛效法;更在1991年的時候透過歐洲議會正式定名為「歐洲古蹟日Journées européennes du patrimoine」(簡稱JEP),被納入歐盟組織工作的一環,訂九月份的週末為古蹟開放日,由荷蘭負責推廣。目的不僅是讓歐洲人認識他們的共同的古蹟文化,教育大眾對於文物的重要性,進而意識並起而參與保護的工作,同時藉機開放平日大門深鎖的地方。

1993年,統計有24個國家參與JEP
1995 年更擴大到34國,吸引了 1300萬歐洲人,開放了 26 000個古蹟
2000年,增加了六個國家(安道爾、摩納哥、冰島、烏克蘭、聖座、馬其頓共和國),其後有土耳其等國入續加入。
(維基百科註明台灣在2001加入47個國家裡,成為周遭活動的一部份,這一部份的資訊有待查證?!)
2003年共計有48國,約有兩千萬訪客
2010年增加到50個歐洲國家

  今年將是第三屆卡薩布蘭加古蹟日,第一屆的古蹟日是在極為倉促的狀況下舉辦的,為期一天,共開放十個地點供大眾參觀,意外的獲得好評,也因此延續了下來。

  延續第一屆傳統的第二屆,目標是開放更多的古蹟,共開放了二十個地點,有導覽帶領(導覽員皆為招募來志工),學校單位可預約導覽,展期延長為兩天,還有許多展覽與藝文周遭活動。

  從去年的問卷與結案報告中,我們發現卡薩人對於古蹟日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去看看"的心態,對於導覽員的所能提供的資訊要求越來越高,有許多人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諳摩洛哥語的人做導覽,前兩屆的狀況,導覽員大部分是法藉人士,雖然在隊伍的分配上已是盡量平衡搭配,但顯然仍是不敷要求,對於這一點,我們抱著樂觀其成的心態,表示來參訪的人不僅只是生活相對較富裕、教育程度較高的摩洛哥人,也越來越多百姓意識到古蹟文物的重要性。

  因此今年的重點,將導覽員的素質擺在優先順位,同時提供摩洛哥語與法語的培訓(背後代表著大量文件的翻譯)。並加強教育的部份,除原本開放的周末外,另保留星期一讓各級學校預約參訪。


Medina裡的西班牙教堂(目前棄置中)


市中心一個很有特色的辦公大樓


阿拉伯聯盟公園 Parc de la Ligue Arabe


哈桑二世清真寺 la grand mosquee Hassan II



*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稱早在1980就提出類似的概念,只是沒有被文化部正式承認。

參考:
歐洲議會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 Unesco – Convention du patrimoine mondial
維基百科-journées européennes du patrimoine
ICOMOS-Conseil International Des Monuments Et Des Sites


伊斯蘭頭巾

伊斯蘭教的婦女多有纏頭巾的習慣, 一般我們在摩洛哥最常看到的就是包住頭髮覆蓋到脖子, 露出臉部的叫做hijab ; 而niqab則是遮住全臉僅露眼睛, 好像niqab都是黑色的 ; 而burqa則是全身都覆蓋住, 眼睛部份還用網狀的布覆蓋。

Tchador這種紗罩主要以是一塊布用手輔助,這種紗罩被視為伊朗婦女的傳統服飾,部分中亞國家亦有之,今日有許多虔誠的穆斯林也穿戴此種紗罩。

Hijab則是覆蓋頭髮,耳朵和脖子的面紗,只留下橢圓形的臉部。往往搭配大衣或風衣。廣泛存在於伊斯蘭世界,在北非地區更取代了傳統服飾“haik“。

Niqab亦是完全覆蓋的頭髮和面部的面紗,僅留下眼睛的部份。這種罩袍是受伊斯蘭教瓦哈比(l’islam wahhabite)的影響,特別是在城市地區。有些婦女特別加上墨鏡、手套或口罩。niqab集中在波斯灣國家和沙特阿拉伯。

Burqa是阿富汗普什圖族部落傳統服飾。因塔利班硬性規定阿富汗婦女必須穿戴此種服飾而受注目。這種長擺的藍色或棕色面紗覆蓋了整個身體和臉,眼睛的部份用網格狀的布遮住。

來源:
http://www.islamy.eu/burqa-niqab-hijab-differences.html
http://www.lepoint.fr/actualites-societe/2009-06-19/burqa-niqab-hidjab-les-differents-voiles-islamiques/920/0/354180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游擊女孩看世界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總網頁瀏覽量

 

游擊女孩看世界.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