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小啄‧木鳥
十月十六日抵京後,短暫地在北京停留三天安頓後便到河北青龍[1]待上十餘天。初到青龍的每一天,沒有一個規律,啥都說不準,都是全新的體驗。
我被安排住在青龍縣特教學校的新校園中。該校始建於1999年底,當時利用70年代的簡易平房做為教室,基礎設施差也沒有住宿條件,僅能一定程度上滿足縣城及周邊少數殘障兒童入學,後來經多方奔波籌措資金,斥資800多萬元於去年新建了特殊教育學校,校園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設有聽、智障兩個學部,也具備律動教室、語訓室、聽力測試室、康復訓練室和感統訓練室等多個專門教室,基本滿足該縣聽障、智障少年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該校程金文校長也是滋根會員,我在他身上印證了「校長兼撞鐘」一詞。今年六月,他每天上午六點就到學校,晚上十二點才離開學校,構思布置在學校牆上的標語,每個標語都能看出程校長的用心。我看了其中一段標語格外動容:有一種教師,他們或許永遠沒有"桃李滿天下"的可能,他們寧願自己的學生越少越好,他們苦口婆心,鞠躬盡瘁,或許這輩子無法聽到學生叫上一句"老師",他們詩書滿腹,才華橫溢,或許每日一邊上課,還要一邊幫助學生完成大小便...這就是我們愛撒殘童,情繫特教的老師。而教室及宿舍走道、餐廳、各層樓梯通道的牆面上能見到出自該校殘障孩童之手的漂亮繪畫及黏貼作品,搭配著立志激勵的標語,特別讓人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呢。
圖1:去年新建的特教學校外觀。左邊是教學行政樓,右邊是宿舍樓。攝影/小卓
目前全校有29名教師,其中有九位是今年剛從特教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改變了原來無專業特教教師的局面。教師們主要分成生活照顧組及教學組,每位教師都很用心認真地在各自岡位上努力付出。同時,我也觀察到老師們完全埋首於務實的工作中,再加上分組機制逐漸造成一道牆,年輕老師們對各自該組工作有著疲累不堪的狀態,又對他組工作抱著欣羨的幻覺(誤以為其他組的工作比自己的組要來得相對輕鬆)。這道牆與日遽增地加強彼此的不理解,我想或許行動式研究是可能打破這道高牆的榔頭利器,重新讓老師們有新的視野詮釋自己行動的意義,並看見與理解他者的行動。
那天,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楊貴平老師和中國學校慈善基金會三位工作人員到河北青龍來,我也跟著大家去青龍縣教育局參與討論及參觀第一實驗小學。
雖然只是短暫的下午及晚餐交流時間,我能感受到青龍縣教育局蔡局長及第一實驗小學張校長的用心及理念,尤其在如此資源匱乏的青龍縣[2],他們的作為更顯得難能可貴。蔡局長在縣裡推動藝術課程,通過技能的學習,落實育人的理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蔡局長正嘗試摸索將學校的技能教育與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連接起來,他花了五年的時間有些成果,也希望我能促成兩岸交流,讓他們有機會到台灣分享。
圖2:楊貴平老師和中國學校慈善基金會三位工作人員到河北青龍縣教育局參與討論。攝影/周宏滔
圖3:第一實驗小學的圖書館內,孩童們正快樂地翻閱故事書。攝影/周宏滔
唯一我比較難適應的就是青龍很冷,我終於初次體驗到零下的溫度了(好爽!),這種冷不是衣服穿得多就能解決。一般來說,青龍縣城會在十一月開始供暖,但是特教學校剛蓋好,許多管路設備都還沒到位,學校經費也不充裕,因此特教學校能否十一月初供暖還未知。從許多種種,就不難得知程校長作為負責人,面對住宿師生的供暖問題,壓力恐怕很大,我也不好意思開口向他反應我的情況,每天都在思索能夠更暖和的作法,算是不錯的體驗。
所有初次到北方過冬的師友都注定要罹患感冒,因此提醒我務必注重保暖,從青龍回到北京不久後,我躲不掉師友們遭遇過的命運,終於也罹患感冒了。特別是我因為感冒虛弱,加上那天公共澡間人特多,所有蓮蓬頭都開了熱水,整個澡間充滿熱氣造成嚴重空氣不流通,因此我上演缺氧昏倒的戲碼,嚇壞了自己和所有人。我因此深刻體認到自身的生活能力挺需要接受磨練,這次事件也讓我開始反省思考,作為一個志願者,非但沒有為滋根帶來實質的投入,反而增加了大家的負擔。在澡間缺氧昏倒是個現象,是個表象問題,核心根本是我身體對外部環境的感官是遲鈍的,加上長期投入社會工作造成身體的耗損不自知,又沒好好管理照顧自己(按時作息、營養飲食、缺乏憂患意識--應該要先意識到澡間環境可能發生缺氧情形)的惡性循環導致。而我這長期積累的根本問題,所影響的層面又不單單是個人健康而已,也涉及到組織運作的節奏,比方說花費大家的時間要擔心照料我(這樣的時間是可以被省下來),影響工作進程(這是可以避免的)。長遠來說,這個根本問題對於我想投身的公衛改革理想志業推動也相當不利。
雖然有過在公共澡間暈倒的恐怖經驗,但,我依然認為公共澡間真的是很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唷,它不僅具有身體清潔的功能,人們不會出現遮掩身體的難為情,還提供社區民眾能夠互動交流的機會,公共澡間的附近社區,店家(有些店主是直接睡在店內)或住家內是沒有澡間,因此大家會上公共澡間清潔身體外,也會寒暄問候近況,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舒壓效果。
[1]河北青龍是滿族自治縣,有11個少數民族,24鄉鎮,396行政村,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市。
[2]青龍縣現實情況是「老少邊窮」四字,老-老人為多、少-少數民族、邊-偏遠山區、窮-貧困農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