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台灣:最新公告

Welcome to the 2010 Guerilla Girls Blog! We are the Guerilla Girls! We are 13 Hao Ran Foundation volunteers (all females!) and we will soon get to deploy our w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 work with var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as a way to reinforce social justice and solidarity. We wish to open communication and share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because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Read More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琴房外(三)生活與藝術的焦距~關於民謠音樂



民謠復興要克服的不只是異樣的眼光、零零落落的觀眾、財物的困窘、或對抗西化的價值觀,它所要面臨的更是長久以來人類社會對民謠根深蒂固的偏見。

民謠的獨特

傳統民謠,在原生地自然孕育、經由集體創作、世代反芻而成形,這樣類型的音樂之所以珍貴,在於它生成空間的不可取代性,在於它少了轉譯的中介角色,直接體現當地人的生活面貌與價值觀;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又多了一層無可回復的歷史感,雖似曾相識,卻已然失聲於鋼筋水泥的叢林間。

民謠的開放性

民謠是一方之樂,乍看之下有空間的閉鎖性,但民謠的流傳,倒像是開了柵欄的羊圈牛棚,生成之後隨著人的遷徙流傳飄散;民謠本身具有代表性,但組合過程卻沒有想像中的純粹。由於音樂的「所有權」在人身上,不論傳入或輸出,十分自然的與異種音樂混雜,也因此我們會驚喜發現民謠音樂成份中常常摻和著多種元素,這些通常在地理位置上有天南地北之遙,這種系統的開放讓它不斷保持新生的彈性;同時,若「新陳代謝」的速度過快、或加上未經反思的樸素做法,也有荒腔走板的現象。

音樂家的邊緣身份

從前勞動之餘才有音樂,現在音樂活動本身即勞動,顯然,人類社會已經產生了結構性變化;音樂、或音樂家本身在現代化過程中是如何被想像與界定的?這足以寫成一部史,加上無數次口舌之爭的學術研討會,縮小來看民謠音樂家在現代的處境,其實是個很好的對比與縮影。

音樂家從身份的界定開始,就有了社會意涵,通過與不同階層、機制的互動,不斷測試社會對此一「行業」的認同與觀感。從通天地陰陽之靈的薩滿、挾藝走天涯的賣唱者、豢養在宮廷權貴下的藝師、到掙扎於自我創作與物質追求之間、精神狀態呈現恍惚不穩定的藝術家,不論生涯多麼成功,仍多半被認定為社會邊緣者的角色;昔日工匠可用巧手製造實用的物品,一個可觸摸、可被觀看的實體,音樂卻無法在天平上秤斤論兩,「不事生產」的音樂家,被摒除在勞動製造者的門緣外。


民謠職業化的困境

民謠音樂本身就有反職業化的傾向,所謂的民謠音樂家是自然養成、而非訓練概念,由於與生活關係緊密,因此他們又多是第一線的勞動者。職業化意味著要有相應的市場,許多民謠音樂家將音樂轉換為職業身份時,最常見的便是依附當地婚喪喜慶或生活就近之事,不論是為了現實生活或是被有心誘導,他們雖未經學院「染指」、得以保持藝術上獨有的野性外,音樂本身系統的開放性加上民謠音樂家的素樸特質,職業化過程中往往躲不過商業的滲透,音樂製作上無法獨立自主。因此角色邊緣、「產品」過時、就業範圍的侷限,這些條件都不利現代化的發展,讓藝術傳承出現斷代的危機。


民謠在音樂上的位階

藝術價值高低的評斷有它很弔詭的一面,然不可否認的是,與之相應的階層決定了社會大眾對此項藝術的觀感------不論是正面或正負,例如以精緻風貌為尚的西洋古典音樂,不僅成為高雅的代名詞,更成為與名流富豪階層交涉的另一管道,讓音樂家又多了一層想像:尤其中產階級的興起,形成支撐精緻音樂的主力後,「品味」一詞甚至逐漸脫離它該有的中性陳述,滲入了價值指涉。

民謠相應的階層是普羅大眾,更貼切的說,是生活底層的體能勞動者,離土地越近、才覺得民謠可親。然而體能勞動者在生產階級上常處於被管理的位置,創造性、自主性處於被制約的一方,因此職業階層的弱勢,也是造成民謠音樂被忽視的原因之一。

從音樂的角度來看,所謂被忽視的部份常指的是指音樂的藝術性,除了如前所述在職業階層上的弱勢以外,音樂與生活唇齒相依、拉不開的距離、少了「想像」的空間,也是被冷落的主因,當地人通常最不易察覺民謠音樂的藝術性,因此知識份子或外國人,有時反而是支撐復興民謠很重要的力量。另外在傳承相較穩定的古典學院訓練,多數甚至有意識的脫離與在地的連結,所謂的去蕪存菁,是以追求聲音美感的統一性為前瞻,對粗獷、特立的音色棄若敝屣,對藝術性的判定太過狹隘,然到了後現代的多元美學,民謠音樂中的個性又一時蔚為風尚、炙手可熱。

以上是我對民謠一些初步的省思,El Mastaba企圖建立不同文化脈絡的民謠樂團,其各方條件實屬不易,Zacaria絕不只是一位「組團上癮的老頭子」,有些團隨著大師逝去劃上句號,有些團(El Tanbura)隨著新生代的建立而重現活力。透過觀景窗的視線,生活與藝術通常是呈現失焦的狀態;期待對民謠的重新對焦,讓我們有新的視野。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游擊女孩看世界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總網頁瀏覽量

 

游擊女孩看世界.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