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偏見產生的傾斜:瞥見中國國族主義與維穩思維
By Huei-Jen Lin
藉外國友人轉述CCTV對埃及革命與中國茉莉花運動的報導得知,以他的觀點,驚訝CCTV對埃及革命報導的不避諱,但其傾斜性報導則不出其所料;側重埃及革命發生的混亂報導以及批判民主革命製造動盪。對中國茉莉花運動,中央黨報人民日報定義此運動是少數人不滿現實的騷動,又定義少數人是受境外勢力驅使。聲明這樣的模仿是無效的,因為中國人民在經濟情勢看好下,認同
黨政府的施政,求穩求進步是人民想望的,而非動盪折騰。[1]如此的傾斜性簡化事實成了幾個刻板印象,為官方媒體意圖釋放給人民的訊息: 民主是亂?!中國人民想安穩和諧?!但境外有人(或外國勢力)想以民主之名破壞中國的穩定局面?!
而,在幾個網路新聞論壇上,網民回應似是一面倒的接收這些被傾倒的印象,言論的激烈顯露跟風的人多,以及那種同仇敵愾的仇外心態:外人(境外、外國)眼紅中國經濟崛起之大國,就用茉莉花的名義來搗亂,外國媒體則挑三揀四地批評中國的不民主,恨不得抓到共產黨侵害人權的把柄。外人無法理解,中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漸進主義式的民主發展,當中人民要安穩繁榮,少數人應當諒解過渡過程中被犧牲的權益,而不是心生不滿而動亂。這是我總結網上回應的一些說法,言論語氣事實上是更過激的。(奇怪的是,關於這些新聞與言論也必須翻牆才看得到,此話題已被屏蔽到大部分不翻牆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瀏覽這些說法背後,彷彿瞥見中國網民在這個時候反應強烈的國族主義心態。將平時抱怨黨政官僚、社會不公等暫時埋藏在護黨國權力意識形態下,炮口一致對外,抗議外媒對於中國的負面報導、支持中國政府制止這所謂的「街頭政治」。[2]若說從意識形態上劃分,相對於求穩現狀的右派,批評共產黨改革開放後走資本主義路線的左派國族主義者,面對此點外來對黨的批評卻同樣是維護共產黨本身。我十分好奇這種護黨情結與國族主義的心態,跟過去所讀關於中國的恥辱歷史教育和反帝國主義教育有著什麼樣的關連。而這又與九零後網路世代面對當今中國因資本主義崛起而共產主義失落的空缺,回頭尋找中國價值,進而認同黨路線的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是否有相應的關係?
而以過去因民主革命而反共產黨的在海外人士為主的境外媒體也同樣基於對共產黨的偏見而報導傾斜,多以非公正性字眼批評共產黨的非人權與非民主行為。外國媒體則多是以負面報導呈現中國政府在處理茉莉花行動事件上的過分壓制,包括拘提敏感人士與互聯網審查屏蔽。這當中,究竟是以民主為名義而實質是不同的權力爭奪?包括黨內外與國際關係上。還是境外理解的民主與中國內部理解的民主各有不同看法?
我只知道,周圍的人知道離他們很遠的北非那朵茉莉花,卻不多人知道在北京也有茉莉花。
[1] 多維新聞:<中國不是中東> 2011/03/09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03-09/57481999.html
[2]多維新聞 <網民力挺中國政府制止”街頭政治”> 2011/03/10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1-03-10/57483795.html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