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台灣:最新公告

Welcome to the 2010 Guerilla Girls Blog! We are the Guerilla Girls! We are 13 Hao Ran Foundation volunteers (all females!) and we will soon get to deploy our w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 work with var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as a way to reinforce social justice and solidarity. We wish to open communication and share our experienc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because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Read More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琴房外(一) The Sirens~來自Simsimiyya的呼喚



「Everyone in Port Said is proud to be a Suhbagi(大師)......who memorizes the old song,who loves the Dama,the Haz and music gatherings,and as much as he is close to the idea......he takes his place in society.」 ~Zacaria Ibrahim


打開藝術史,埃及古老文明的正字標記立刻映入眼簾:那些手持Simsimiyya或法杖、側臉正身的人像,以「所知」而非「所看」

的圖像概念入畫,難以想像五千年前法老王時代的Simsimiyya里拉琴,今晚就要從圖畫裡走出來,用音樂帶我聆賞她漂流千年的靈魂。


第一次見到久仰的Zacaria,神采奕奕、幽默風趣,身形清瘦卻幹練,乍看之下是個務農的身子骨,巧合的是,他大學主修的就是農業工程,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卻離開了相關的專業,他僅淡淡地提了一句:「我看見那些大公司是如何用廉價的食物來欺騙消費者」;對應他往後三十年的經歷:民謠音樂家、音樂總監、音樂中心創辦人、紀錄片導演等,不同領域,一樣的情懷。



「我要的不是埃及博物館裡的展示品,而是活生生的、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音樂!」El Mastaba的創辦人Zacaria在驅車前往El Sawy Culture Wheel表演的路上,一語道盡他三十多年來復興民謠的動力。20世紀中期以來,從繁盛到衰落,Zacaria不僅只是一位目睹民謠興衰史的局外人,更是致力讓這些迷人的音樂繼續被傳唱吟誦的實踐者。




Zacaria的故鄉~Port Said(塞德港)


他一手創立22年的樂團「El Tanbura」今晚在開羅ZamalekEl Sawy演出,這些音樂家與Zacaria皆來自蘇伊士運河北部、緊臨地中海的Port Said,此城市在1859年隨著運河開鑿計畫逐步興建,當年的425日,從Dimyat來的兩百個居民、與法國籍的運河計畫主持者Ferdinand de Lesseps,開啟了 Port Said 的歷史,而後從Upper Egypt、 Delta El Manzaia、 Matariya等地移居來的勞工,也陸續成為早期的住民,自此世界地圖有了Port Said這個都市,如今是埃及僅次於Alexandria的運輸港口。



相較埃及其他動輒數千年歷史的古老城市,Port Said可說是從現代拔地而起的新生地區,那麼民謠的溯源呢?「沒有人知道Simsimiyya確切的來源,只知道她在1930年代隨著運河往來的水手們傳入Port Said」,Zacaria說目前Simsimiyya多見於紅海周邊的區域;在埃及,從西奈山的部落到沿著蘇伊士運河的三個都市(Port aid、Ismailiya、Suez)都可看到她的身影;除此,當地還流行一種受Sufi影響的「Dama」歌曲,樂曲從自由吟唱開始,逐漸到中後段節奏趨急的快板,而這些也構成了「El Tanbura」音樂主要的內容。


「El Tanbura」夾雜著不同背景的成員,他們之間有工匠、計程車司機、水電工、漁販等;從Port said到開羅約三個半小時的車程,十幾位音樂家們輕裝抵達,從傳統的gallabiyas長袍到牛仔褲,除了一位歌手Ali外,沒有一位會說英語,他們十分樸素親切,一邊熱情與我握手,一邊不斷彼此重複taiwan、 taiwan(可能是用阿語討論我從哪裡來)。音樂中心同事Mamdouh告訴我,二十幾年來團員幾乎沒有變動過。我心裡驚呼,當年他們正年輕啊,看著這群中壯年的音樂家,真想看看創團時的照片;但同時也暗忖,是什麼樣的凝聚力,讓一個樂團維繫這麼久的時間,22年足以從單身到成家、黑髮到白髮,民謠依舊陪伴著他們走過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Zacaria的民謠復興之路


1967年Zacaria到開羅學習農業工程,80年返回Port Said時,發現在1956~67年民謠鼎盛期隨時可見的「Haz」氛圍已消失殆盡,「Haz」是ㄧ種享受、幸福、愉悅,取而代之的卻是商業與金錢。70年代Port Said成為自由貿易區,許多人不再花錢請大團,只願意隨便找幾個充數;沒有人在意音樂中有沒有「Haz」,只在乎一個晚上是不是能賺10~15埃磅。他看到音樂失真、精神不再,大師們默默地放棄音樂,消沈的認為活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時代,此景令他心痛至極。


歷史上的兩次戰爭中, Port Said民謠曾在因扮演情感聯繫的角色而達到頂峰;一是1956年的Suez War,當時的總統Gamal Abdul Nasser決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引發英、法強烈反彈而引發的第二次中東戰爭,而埃及能贏得戰役的關鍵,係因Port Said居民奮勇抵抗,讓英、法登陸強攻失敗。二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以色列大勝,攻佔西奈山,重挫阿拉伯國家的士氣,戰爭期間Port Said居民被迫遷離家園,流放在外的人們只能藉由Simsimiyya抒發對家鄉的思念。


「當我們被迫流放在外時,Simsimiyya的確治癒了我」。想到被商業破壞殆盡的民謠,他很想做點什麼:「要不然就是消失,什麼也沒有」;一如Siren,希臘傳說中長著羽翼的女海妖,用歌聲魅惑航行的水手們,讓他們分神以致觸礁喪命,Zacaria眼睛一亮:「Simsimiyya就是我們的Siren!」於是當年28歲的Zacaria決定要把「Haz」找回來,他開始逐一說服這些大師們,經過八年的艱辛,面對著被懷疑和輕蔑的眼光,他終於找到足夠的人數,開始了民謠復興的不歸路。

「在我說服別人之前,只能靠自己經營一些小生意」。1989年創團之初,毫無資金來源,Zacaria在街上擺攤,從打鑰匙、修皮鞋、賣書包等微薄的收入,零星賺取創團的費用;到了1994年,「Ford Foundation」福特基金會看到了他過去五年的努力,也開始贊助持續至今。然而在此之外,還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來自加拿大的Kristina Nelson女士,Zacaria稱她是「El Tanbura之母」,在當年大家都還不曉得「El Tanbura」是誰的時候,她慷慨的提供了創團的第一筆資金,「El Tanbura」開始逐步找回自己土地上消失許久的音樂。



回歸音樂核心~「Haz」


自1989年「El Tanbura」創團開始,每週三晚間都在家鄉Port Said演唱,至今從無間斷;今晚,他們在El Sawy的音樂會幾乎滿坐,宛如一場大型派對,十幾位道地的民歌手們輪番主唱演奏,Simsimiyya清亮的撩撥點亮了旋律,加上勞動舞蹈「bamboute」------十九世紀當地水手在Suez運河為裝載卸貨所發展出的舞蹈,團員們熱情的邀請觀眾共舞,台前幾乎擠滿了人,序曲中令人神迷的蘇菲吟唱、和許多民謠式的一唱眾和,更讓全場高潮不斷,觀眾情緒歡快、久久不能自己。


這就是「Haz」!我想,Zacaria反覆提到的字眼,正是驅使他創團的主因。民謠復興意味著什麼,是抵擋時代的洪流?還是對抗商業音樂的毒害?在這嚴肅的另一面,濃厚的在地情感與切身的感動,又豈是外人能體會?「El Tanbura」用他們充滿生命力的歌聲,踏實的以「Haz」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戶政檔案記錄了人的遷徙,卻承載不了腦海深處的記憶,那些共享的旋律、語言、故事,含藏著身分的自覺與認同;民謠不僅是音樂學上的分類,更是一張真實無虛的身分證,無法註銷或篡改;民謠不僅是過往勞動閒暇的娛樂,更是一種真誠的分享與精神。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游擊女孩看世界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總網頁瀏覽量

 

游擊女孩看世界.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