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C組織的創辦人Chom chuan是位大忙人,因為他不僅身兼辦公室行政主管,當ISAC農場員工放假時,他還要下田工作,真可說是校長兼撞鐘。也可能是這個緣由,所以導致我當日到ISAC時,其他員工並不知道我要去,加上創辦人當日並沒有進辦公室,所以我到底要去學甚麼,其他人可說是一頭霧水。ISAC員工主要語言還是泰語,所以後來工作人員用泰英字典軟體,然後我再用中英字典來彼此溝通,後來大家緩慢地溝通,才大致讓ISAC員工知道我的來意。
出國之後,我深深覺得英文的重要。因為ISAC網站沒有英文網頁、英文簡介剛好也沒了,所以剛到的下午我只能在辦公室內上網,至於住宿,還好辦公室即有睡墊、棉被所以還不至於露宿街頭。(即使,米之神辦公室主任已和我說明他們會說英文、也會安排會說英文的農家)第一天發生的狀況我心裡有了最壞的打算,那就儘可能問到我需要的資料,如果真的沒有,那就找別的辦法。當天晚上有個熱心的工作人員怕我一個人不敢住在那棟辦公室裏頭,便把我接去他家住,因為隔天,週三一大早五點半他負責接我去了解農夫市集。
清邁農夫市集的起源
隔天,同事詢問我要不要去住周三傍晚ISAC農場,我覺得只要可以住都無所謂,所以當天下午便轉住到農場裡。傍晚,Chomchuan來農場找我,詢問我想了解甚麼。原先,他了解我的來意後便要回家,還好天公作美下了場雨,讓他必須留下來,因此他和我解說了當初建立Farmers’ Market(農夫市集,以下都稱農夫市集) 的理念。Chomchuan表示,當年他研讀了很多資料發現,長期以來農夫都無法從農事獲利,因為農夫無法控制市場,加上購買化肥、農藥造成負債累累。傳統的市場是垂直式,從大盤商、中間商、再到農夫,農產品的利潤在這樣的體系當中,最後回到農夫手裡少之又少。因此他發現只有透過建立消費者團體,建立水平式的公平市場,讓市場成為消費者和農夫團體間的連結,讓兩者彼此認識,進而互相幫助,才有辦法扭轉垂直式市場體系對農夫的剝削。因此ISAC在民國82年開始推動永續農業體系、另類的市場體系,他們認為這兩種應該是可以解決農夫負債、消費者飲食不安全、環境生態多樣性被破壞等問題,而這樣的農業、市場體系應該是以社區的模式、或者說是永續農業社區的形式存在。一般來說,社區是指同一個村子、或鄰近的區域,有同樣的信仰、目標還有活動,而ISAC希望的就是在清邁,將住在農村的農夫和住在城市的消費者連成同一個社區。
Chomchuan提到:「剛開始,這些農夫們也會很害羞,不好意思和消費者賣自己的產品。經年累月下來,他們已經被訓練得很有自信,現在他們都會很自豪地說他們的消費者有各行各業的人,也藉由與消費者直接接觸,學習到比如:知道市場需求、消費者的偏好。而消費者也可透過直接和農夫面對面了解農夫的辛苦。」以上種種,都是只有透過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接觸才會產生的。
近十年開始,有機、吃在地的食物觀念才漸漸風行。我很好奇早在18年前,ISAC是如何開始農夫市集的?Chomchuan表示他們會先到農夫市集所在地附近的住戶調查,看消費者的需求是甚麼,然後之後便是發宣傳單。他還提到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善用消費者的嘴巴!」因為當初消費者之中,有人在檢驗單位工作,他發現這些產品農業殘留真的是在標準範圍內,這位消費者變成了農夫市集的超級宣傳員,幫忙推銷。
Chomchuan表示,清邁人口中約有四成是農夫,這四成中的兩成擁有自己的土地,另外八成都是承租別人的土地,這也是這些農夫無法從事有機農業的原因之一,因為土地不屬於他們,地主希望他們進行產量最大的耕種而非有機式的耕種。而慣行農法中使用化肥、農藥導致了農夫健康出現了問題,因此這些農夫希望轉為有機種植。來到ISAC接受永續農業的訓練之後(天然沼氣製作、有機肥、香菇栽培、有機稻米種植等…)。
農夫市集的遊戲規則
如果農夫想到農夫市集販售有機產品,必須先接受NOSO( The Northern Organic Standard Organization )的農藥殘留檢驗,通過檢驗才能在農夫市集販售農產品。參加農夫市集的農夫們都會加入農夫市集網絡,入會費每人7,000泰銖,每兩個月會固定聚會,比如:報告市集近況、互相交流訊息等,每次擺攤必須繳交十泰銖的費用作為清潔、耗材的費用,若農夫不想參加此網絡,7,000泰銖會退還。市集中所販售的農產品價格,是所有生產者共同討論出來的。所以同樣的蔬菜的價格,大家會有統一售價。每三個月會因應不同的蔬果重新再討論價格。在ISAC有機倉庫的門外,的確有一個大看板寫著每公斤蔬菜的價格,大部分都在10-45泰銖之間,只有兩樣蔬菜特別貴。有一種因為很難種植,所以售價是100泰銖/1公斤;另外一項更貴,高達200泰銖/1公斤,原來是因為這樣蔬菜是從森林中採集,所以特別貴。其餘的蔬果價格,我個人覺得就和一般市場一樣,非常便宜,這是我覺得泰國農夫市集和台灣農夫市集很不一樣的地方。而這裡的每位農夫都穿制服:藍衣、帶圍裙、帶廚師帽把頭髮包住、還有屬於自己的名牌,每週三、週六早上6-10點開張。目前週六的農夫比較多,大約有30位,品項應該有近百種:從稻米、雜糧、蔬果、花卉、螃蟹、雞蛋、豆漿、果汁、還有殺好的雞;加工品如米糠餅、茶包、到直接可以吃的炸香蕉、地瓜、煮好的一包包的菜、米漿、飯糰、有機咖啡都有。
早上六點開張,實際上農夫們五點前就在準備攤位。到了八點半其實大部分的攤販八成的產品都賣完了
早上6:00才剛到農夫市集,整個市集已經門庭若市!
農夫市集的每位農夫都穿制服:藍衣、帶圍裙、帶廚師帽把頭髮包住、還有屬於自己的名牌
泰國農夫市集還有個特色,就是使用大量的香蕉葉當桌布、包飯糰、還可以包魚!
農夫市集看到不少消費者拿著藤籃來購物,其實概念就和我們拿環保袋是一樣的意思
泰國當地的紅蘿蔔
泰國農夫市集我看到了近一半都是男顧客,有些驚訝,詢問泰國朋友:泰國男人都煮飯嗎?他們說沒有,就是負責買菜
泰國的和尚擁有很高的地位,不管在餐廳、街上,人們都會把食物獻給和尚,然後和尚再為大家唸經、祈福
由於台灣的農夫市集時間大約都訂在上午10點以後到下午,很少是訂在一大早的,這也讓我疑惑:「為何清邁的農夫市集的時間訂在早上6:00-10:00?」剛好一位曾經在ISAC任職的員工Kwan,她於兩年前離職,現在和丈夫一起在市集當中販賣飯糰、米漿、有機咖啡、還有很特別的醃菜(就是那種一掀開,你就知道他的存在的食物)。他們兩位,年紀約33、34歲左右,也是市集中最年輕的兩位生產者,因為Kwan會說英文,所以我直接詢問她。她說:「因為農夫總是希望把最新鮮的產品賣給消費者,雖然要一大早三點就必須起床打理,但我想就是這樣因素吧。」他們兩位住得算近的,大約只有20公里,半個小時車程就會到JJ Market。有的農戶從Mae Tha,一個必須開兩個小時車程的山上,開山路一路搖搖搖到這裡!想到這,真的很佩服這些吃苦耐勞的農夫,不僅平日要看天吃飯,周六還要全家大小一起來這裡賣自己的產品,他們的卡車,載著滿滿的農產品,然後最後架起兩條木條,八九位老的小的,大約10:30就這樣再一路搖回家。
毅然決然於兩年前從職場退出的Kwan,她和丈夫之前都在NGO工作,目前還是半農半x,立志未來要發展更多的產品
竹子搭起來的攤位,隔壁還有個露天咖啡座
來自Mae Tha的農家,一家老的小的八九人;卡車先放好了農產品,再架上兩條木條就是後車座
ISAC扮演串連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腳色
ISAC在農夫市集所扮演的,就是一個串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腳色。目前ISAC協助農夫,組織有20個農夫市集,分布在醫院、學校、以及政府機關。而目前最大的農夫市集是位於JJ Hobby Market當中。他們除了提供農夫們專業永續農業技術的訓練外,不定期地舉辦農夫們的聚會、進階訓練等等,讓農夫之間彼此認識、串聯。因此即使農夫市集的場地更換過好幾次,但目前周六的農夫們,有一半以上已在此賣菜超過10年的時間,至於消費者的部分,他們舉辦如同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的生產者之旅,帶領消費者到農夫的農地參觀,讓消費者進而了解自己所吃的食物從何而來,農夫市集的顧客群也大都是老顧客。據ISAC統計,每周六的消費者約有10,000人次。ISAC近年還增加了一個工作項目:Organic’s Ware House(有機倉庫),也就是讓住在離農夫市集所在地比較遠的農夫們,能夠在平日把他們的農產品、加工品等送來倉庫,等週三、周六市集開張時再賣給消費者,目前有一位專職的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有機倉庫的運轉;另外,ISAC自己也擁有一個八萊大的農場,目前有兩位專職的員工就住在農場裡,負責種稻、種菜、養豬、雞,以及農場的管理,等有作物收成時就提供給農夫市集販賣,另外農場的雞蛋還提供給清邁一家有機餐廳。
ISAC農場的員工在把除過的草耙進池塘當魚的飼料
圖片來源:ISAC Organic warehouse Facebook Picture
Chomchuan曾估算過,一個農戶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15,000泰銖。農夫市集的農夫們,一天最好大約可以賣到2,000泰銖,如果我們兩次的農夫市集算3,500泰銖。那麼一個月約大約有14,000泰銖的收入。如此,的確可以讓農夫的生活漸漸脫離負債的情況。他還說:「我覺得農業絕對不僅止於種種蔬菜、水果而已,農業應該是一個可以讓農夫發展智慧、讓他們學習與成長的行業。」五月中旬,ISAC將和泰國政府簽訂一紙30年的合約,屆時ISAC將會擁有一個嶄新的場地,每天提供80位農夫在此販售農產品。
目前泰國各地(如:曼谷、泰國東北Yasothon省…)已有不少當地的農夫市集,都是由清邁農夫市集的模式發展出來的。在此,我看到的是一個組織將這些生產者連結起來,形成一股穩定的力量,所以也培養了一群死忠的消費者群,不管ISAC轉戰哪裡,他們都緊緊追隨。
※清邁ISAC農夫市集和有機倉庫相關資訊
ISAC Organic Ware House
Open time: Mon, Thues, Thurs & Fri from10:00-19:00
Wed & Sat from 06:00-15:00
Farmers’ Market
Open time: Wed & Sat from 05:00-10:00
The Farmers’ Market & Organic Wire house is located at
JJ Hobby Market,
Assadaton Road, Patun, Muang, Chiang Mai.
Telephone:053-233-694
E-mai: organic_warehouse@hotmail.com
後記
我掙扎著到底要不要寫最後這部分,但我想,所有的工作一定會遇到挫折、溝通不良的狀況。在自己國內都會發生,出國就更不可能避免。因此,我還是把我個人的觀察記錄下來。我發現,泰國人不習慣拒絕別人,他們都會說好,但是這個好可能和你以為的好或有落差。這半年來,每每說希望能了解甚麼,通常得到的就是把你擺在那裏,不會有其他的解說,除非你窮追不捨。
這次的狀況是,對方想說我既然想了解農夫市集,某天下午就安排我在社區市場的有機攤販說要讓我學賣菜。原本說好,某工作人員13:30和我一起會在市場裏頭,15:00才回到辦公室開會,我想說可以藉那一個半小時來詢問相關的問題。沒想到他們13:00開車把我送到市場,原本說要陪我的工作人員也隨其他人去開會去了…。就留我一個人和兩個泰國家庭在那裏賣菜,重點是我希望了解更深入的細節,截至目前為止,我的泰語也只能應付吃飯、買東西。所以那天下午就只能待在市場裡拍照,對於進一步的問題無從問起,如:你們為何要來這裡賣、你們的生活有因此改善嗎?後來,我就照片中的圖像問了工作人員問題,溝通了老半天,他還是不知道我要問甚麼,所以後來我再詢問辦公室的另一位同事,但也僅止於很簡單的問題,更深入的問題就是,我一問出口,然後對方就停在哪裡半晌…,後來我就只能說:算了。原本,ISAC有安排我到農家住一周,因為剛好剛到的第一天就隨著工作人員去那裏搬要賣到曼谷的黃豆,所以已經直接到農家了解那邊的狀況。我原先是希望了解,到底ISAC如何組織這些農夫的。但遇到的困難是我和工作人員之間沒有共通語言,和農夫也是。因此後來思考到如果想了解的問題無從得知,去住農夫家只是去打擾對方,所以後來我婉拒了ISAC的安排。
※參考資料:
1.ISAC英文版簡介
2. ISAC Website





- The travel of apply for Thailand Visa - 2011-03-29
- 重新找回食物的美味 - 2011-02-28
- 種子保衛戰(下) - 2011-02-05
- My Final Report&給另類全球化國際志願者計畫參與者的一封信 - 2011-11-19
- The September report-summary the progress of my project in KKF. - 2011-09-26
0 意見:
張貼留言